蟲筑網援引,2016年3月31日,扎哈·哈迪德在邁阿密一間醫院因心臟病逝世,享年65歲。在她去世一周年之際,一場名為“實驗永無止境”的展覽在香港ArtisTree舉行。據說,這是她生前就參與籌備的展覽,先是于去年年底呈現于倫敦蛇形畫廊,而今來到了中國香港。說起來,香港是扎哈的福地,她的“山頂”(1982-1983)計劃給她帶來了首個國際性的獎項,盡管像她很多項目一樣,這個設計最終沒有建成。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在早期一直不為人所接受,直到最后,關于她的建筑風格,依然飽含著巨大的爭議——就在她去世之前不久,她的東京新國立競技場方案,因為耗資巨大、與周邊環境不協調等理由遭到日本建筑師聯名抗議,即便工作室愿意反復修改方案,最終依然遭到了否決。
她是首位榮膺普利茲克建筑獎的女性建筑師,直至6年以后,SANAA的妹島和世攜手西澤立衛共同獲獎,才稍許緩解了她的孤單。作為一名出生于伊拉克的英國建筑師,她在男性一統天下的領域,成就了自己的地位,而她張揚獨特的建筑風格,卻也為她收獲了“女魔頭”的稱號。
扎哈涉足中國市場的第一個項目是廣州大劇院,在中國,扎哈最為人熟知的作品是她與SOHO中國合作的一系列商業辦公建筑。此外,于2014年完工的南京青奧中心也是出自扎哈之手。
即便拋開建筑師的身份,作為藝術家的扎哈,同樣是令人欽佩的。她善于運用繪畫和素描展現自己澎湃的思潮,以抽象手法和拆解分裂作為探究和想象建筑項目的工具,因此,她探索的過程,形成了一幅幅極具風格化的藝術作品。
通過展覽,我們見證了馬列維奇的影子如何消隱在扎哈自己的碎片色彩之中。我們或許能夠部分地理解她的超越凡俗的設計并非無中生有,恰恰是對于后現代城市生活的回應和抽象化的提升。在展廳的盡頭,還有一個VR體驗區。通過虛擬實境,觀眾被引領著進入她所創造的參數化的世界。或許,我們今日在展廳里看到的一切,終究會逐漸滲入世界的現實。扎哈·哈迪德,只是一位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