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施工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仍然是勞動生產率:如果勞動力效率比預期降低10%,那么利潤就會減少5%以上。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隨著其他產業生產率的顯著提高,施工行業的生產力則一直保持在低水平?,F在是時候改變了!到2030年,預計建筑完工將增長85%,而以往的低生產率對環境和經濟造成影響,以及錯過為建筑環境增值的機會將是不可接受的。
協同采購、整合供應鏈和積極立法無疑是正確的方向,但僅此足夠了嗎?
施工承包商還必須考慮他們創造的資產的生產率。技術可以幫助施工承包商更好地決策建造哪些資產,以及這些資產的組合和性質。事實上,全球基礎設施面臨著每年1萬億美元的融資缺口。不過,新的技術將有助于改善資金流入未來的民建和基建項目。以下即為新的技術帶來的千載良機。
大數據驅動的決策
城市環境中復雜的建設需求,以及輸出重心向新興國家轉移,施工行業正在日益重塑。甲方業主和承包商該如何應對這一變化?這種需求推動產生了那些能在宏觀上構建模型和基礎信息的新型工具,這些工具能讓承包商幫助甲方在不同的施工環境中做出決策。
數字化驅動的投資
項目建設需要資金,但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不確定性就阻礙了資金流入建筑行業。然而,技術趨勢正開始提供三種新的方式來解鎖資本:
風險匹配:了解項目的風險概況是大數據和預測分析可以改進的。通過物聯網了解現有資產的使用狀況,從而更好地了解未來資產的運營情況,繼而使投資者在投資前就能對項目風險一目了然。
確定剩余價值:通過出售資產來鎖定資本,然后將收益投資于新項目是很常見的。但這是一個依賴于準確確定資產價值的過程。預測分析、遙感和物聯網能有助于更好地量化這一價值,以最大程度地釋放資本(以及承擔的責任)。
眾籌:眾籌已經在制造業和其他領域用于籌集資金,但在建筑業,眾籌可以用來為民營房地產開發和公共部門的社會基建項目籌集資金。
預制和數字化加工
預制并不新鮮,但現在變得更容易了。先進的建模技術讓承包商既能從下至上地對民建和基礎設施都使用標準化的施工元件,也能從上到下地將繼承的設計分解成可被場外預制且場內組裝的施工元件。預制現在可大范圍應用,并且可能幫助施工行業達到高度標準化,這是實現制造型生產力水平的基石。建筑元件可以在低成本的生產中心制造,然后在世界各地進行最后組裝,這將大大影響施工行業的競爭格局。標準化并不適用于每個項目,這就是3D打印技術得以應用的一個原因。
今天,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按鈕、一臺機器,可以直接將一個物體從三維模型轉換為一個現實世界的物體,而不需要重新組裝,且能通過材料鋼、玻璃、陶瓷、聚合物、混凝土等超過80種不同的材料實現。有了3D打印,“復雜性和獨特性”唾手可得。從標準組件的約束中解放出來,承包商可以專注于項目最理想的解決方案,用最少的浪費交付施工方案。
智慧工地
諸如無人機等新技術可以用來調查、掃描和檢查施工工地。將無人機拍到的影像傳輸到顯示捕捉軟件,照片拼接后創造出3D模型,這將真實世界大規模地帶入數字環境。我們見證了攝影無人機的許多應用:從遙測高層建筑,減少高空作業風險成本,到大規模檢測管道或鐵路走廊等線性資產等。可穿戴技術被用來提高建筑工地的安全性。
下一步行動
時刻了解這些新興技術是很好的下一步行動,因為施工行業及其規范隨著技術變革而發生著改變。對于施工企業來說,學習、掌握和利用這些技術至關重要,如此他們在面對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時,自然能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