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筑網據悉,隨著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一份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自此,在設立深圳特區的36年、設立浦東新區的24年后,第三個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正式誕生。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整體格局中,雄安新區地處京津保腹地,與北京、天津距離適中,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充裕,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選之地。
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有利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同形成北京新的兩翼;有利于加快補齊區域發展短板,提升河北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培育新的區域增長極;有利于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對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打造全國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加快構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京津冀被譽為我國北方經濟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區。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5年,北京匯聚的資金是天津的4.5倍,是河北全省的2.6倍,占了京津冀的63%。然而,由于巨大的虹吸效應,過去幾十年來,河北高端人才流失、產業發展失衡、低端制造業污染嚴重,資金增長普遍低于全國平均增速,甚至出現了“環首都貧困帶”。天津相比于其他3個直轄市,長期以來也存在自身特色不明顯、民營經濟欠發達的情況。而被賦予各項功能的首都北京也落下了嚴重的“城市病”:水資源短缺、交通擁堵、霧霾鎖城、房價居高不下……自身發展條件亦嚴重惡化。
雄安新區的成立,標志著中央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兩項重大戰略舉措已經清晰地浮出水面并決定正式實施。有專家表示,這樣的發展思路與當年的深圳特區、浦東新區一樣,是為城市發展提供探索新的發展路徑,也將在未來為很多區域疏解、承接起到示范作用。
科學謀劃城市“成長坐標”,筑造經得起檢驗的歷史性工程——這是中央對建設雄安新區提出的要求。從“快建大建”到“建慢點建好點”,新區承載的打造中國發展方式轉型樣板的任務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