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19時48分,世界最大橋梁沉井基礎——滬通長江大橋29號主塔墩承臺開始澆筑。此舉標志著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這座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滬通長江大橋的主航道橋共有兩個主墩——28號墩和29號墩,325米高的主塔將從這里拔地而起。本次澆筑的為大橋南側的29號主塔墩承臺,是世界超級橋梁沉井基礎承臺。承臺具有面積大、體量大、施工難度大、溫控要求高、施工周期長等特點。承臺平面尺寸為86.9米×58.7米,平面面積達4952平方,相當于12個籃球場大小。承臺高度9米,相當于3層樓房的高度。整個承臺共需鋼筋7522噸,C45型混凝土42900立方米。按施工工藝承臺分兩次進行澆筑,施工周期約1個半月,首次承臺澆筑混凝土15100立方米,共需60小時。
中鐵大橋局滬通大橋項目部二分部經理寧朝新介紹,“滬通大橋承臺施工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它是橋梁基礎與主塔兩個部分的臨界點,同時也是全橋混凝土澆筑體量最大的分部工程。我們共組織安排400多名施工人員,分兩班不間斷在29號主墩上打攻堅戰,承臺施工完成后,將進行325米高、相當于11層樓高的主塔施工。”
29號墩位于長江主航道的南側,施工中面臨著往來船舶如織、航道通航安全以及原材料供應和人員施工組織協調等諸多挑戰。由于承臺混凝土澆筑施工處在立冬時節,早晚溫差大、溫度變化快,中鐵大橋局采用專項技術措施克服大體積混凝土芯部溫度與混凝土表面溫度差、混凝土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差,以避免混凝土有害裂縫的產生等難題。“為了確保大橋滿足百年壽命的耐久性、控制溫度裂紋,我們在混凝土的溫度控制上采取降低入模溫度、分層澆筑、大量設置冷卻水管、蓄水保溫覆蓋養護等有效措施,確保混凝土施工質量。”大橋局滬通大橋29號墩技術負責人趙成貴介紹。
29號墩項目經理顧惠明介紹承臺澆筑的前一道工序——鋼筋工程作業,“作為承臺施工中的關鍵工序,我們從原材控制、下料配切、彎曲成型、標識標記、有序轉運、現場對應安裝的整個過程,要求都十分嚴苛。為了讓不同型號的鋼筋避免混淆,我們給每種型號的鋼筋專門制作了獨一無二的‘身份證’,標明鋼筋型號、規格、批次、生產日期、對應圖紙編號等重要信息,方便現場安裝時一一對應,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證了鋼筋施工質量得到有效控制。”
“滬通長江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工程所用鋼筋約48萬噸,相當于12個‘鳥巢’所用鋼材;混凝土230萬立方米,相當于8個國家大劇院的用量。大橋能抵御14級臺風、8級地震、10萬噸級船舶的撞擊。其工程規模之大、施工難度之大,創造了世界橋梁和中國橋梁建設的多個之最,代表著當前中國乃至世界橋梁建設的最高水平。”中鐵大橋局滬通長江大橋項目部常務副經理查道宏介紹。
新聞鏈接:鐵總肯定滬通橋建設成果
10月27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王同軍一行到中鐵大橋局滬通長江大橋建設工地考察。
在29號主塔墩施工平臺,王同軍一行聽取了29號主塔墩基礎總體施工方案、關鍵工序、難點及相關措施、后續施工安排的匯報,對大橋局在29號墩基礎施工上,充分發揮技術優勢,集中各方力量資源,克服諸多前所未有的技術難題和惡劣復雜的施工環境,圓滿完成基礎施工,并開始承臺建設表示肯定。